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孙德和:两化融合-新IT的实践之道

2016-05-26 18:13:51作者:来源:

摘要2016年5月26日,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的“2016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2016年5月26日,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的“2016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以下内容是新华三集团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德和以《两化融合-新IT的实践之道》为主题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或存纰漏。

  孙德和:大家下午好,也是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受到主办方的邀请,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华三集团公司整体的运行情况以及我们在工业物联网方面的实践,实际上这张照片在我昨天工业物联网论坛上也分享了一遍,今天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借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一下新华三集团,实际上近期在IT行业比较热门的一些新闻,关于新华三集团的,我们是在5月6号对外召开了一次媒体发布会,代表新华三集团正式成立,新华三集团正式成立,底蕴还很丰富的,是包含两大公司,第一大公司就是杭州华三有限公司,第二大部分是惠普中国企业网部分,那么目前新华三集团总体的员工数超过八千人,我们在全球运行的设备数超过四千万台,其中在海外的销售大概占到整体营收的35%,更可喜的是我们很多设备用在了欧美的高端市场,比如说迪斯尼,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比如说做功夫熊猫的,比如说可口可乐数据中心等等。今天为止新华三集团整体销售收入超过两百个亿人民币,那么我们是服务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新华三集团目前的能力来看,我们是中国IT领域的领军企业,那么在中国企业网IT市场我们处在第一名,我们经营的范围包括传统的网络市场,包括服务器,存储市场,同时随着现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发展和国家新技术、新经济的推进,那么我们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新华三集团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我们每年会有15%的销售收入投在研发,我们现在的研发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我们平均每天会有3个发明专利申请,那么总的专利数已经超过6500间,在国内IT企业人均专利排名第一。新华三集团也是一家软件企业,同时也是一个电子信息的制造企业,今年刚刚公布的浙江省的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是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同城的互联网兄弟阿里和网易,2015年我们的创新能力百强排名中也是排在首位。同时在软件十强排名,我们是排在第三名,那么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我们是排在前十名。

  正是由于新华三公司的创新和专注,我们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我们也做了长期的研究、创新和实践,这里引用苗部长的一段话,他认为工业4.0和两化的深度融合,今天的主题两化深度融合,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它的基础引擎是要先实现工业互联网。我先分享一下华三在互联网方面的进展,这张图片是华三公司的自己的一个生产车间,我刚才提了华三也是电子信息的制造企业,我们在杭州有一个一万平米的生产车间,同时在全国有6家代工厂,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工厂,或者是工业互联网工厂。杭州的生产车间里面我们通过三年的时间,把机床设备经过更新换代,目前我们的生产设备的速度化率超过90%,正是这点我们可以把我们生产线上所有设备通过物联网的传感器收集起来,再通过工业网络设备传送到云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产生它的价值,那么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超过10种的小批量产品的负荷排产,同时我们在2015年也上线了一个新的系统叫集控系统,以前和代工厂之间信息的传递都是很简单的,只传送结果没有过程跟踪,没有质量跟踪,上了这套系统之后,在我们的车间里面,就可以实时监控六个工厂的生产状况,每一个生产线上的生产状况,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监控生产线上的设备的批次情况,缺陷情况,产量情况以及我们可以监控到每一个代工厂设备销往各地的情况。这样大大改善了我们对传统的代工厂的管理,很好的提高了效率。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隐形的数据显现出来,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说如果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认为有三个工作要做。首先数据收集起来,在中国现在制造业的现状参差不齐,真正能达到国际先进的数字化水平的还是很少的,同时传统的一些工厂设备连接到工业互联网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说数据的采集相当重要。这个领域需要很多传感器、物联网的网端等等技术来引用进去,进行创新。我们可以把海量物联的数据接入到数据中心去,传输过程中又带来问题,从物的数据到数据中心,这个传送过程中怎么样达到高效的,怎么样达到安全的,对于传的环节,就要求相当高。所以工业网络这块也是很重要的创新点。最后就是计算,海量的数据进来之后怎么形成价值,崔总讲了很多。

  我们认为计算实际上在现在最热门的就是利用大数据的途径,对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形成分析能力,对于大数据的建设虽然现在大家炒的比较热,但是我们仍然它还在起步阶段,比如很多技术细节需要探讨,特别是针对各行各业需要深入的研究,深入的优化。我们认为推进好大数据的工作,也是需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技术升级,我们不可能一下上来就完全进入到大数据的环境,因为我们在往上有现实的应用和运行,有现实系统的运行,怎么技术升级,第一对于传统的数据和方式做处理的,但是对于新兴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板结构化数据或者非结构化数据进来之后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可以采用升级的方式引入一些新的指标来处理。第二对于我们传统的制造业没有做到数字化能力的,我们就可以先建平台,有了技术升级之后,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做数据收集整合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阶段就是数据整合,在数据整合阶段,不仅仅是数的集中的存储,而是要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我们认为可以称它为数据治理,把数据进行归类,进行关联,进行标签,进行安全的防范,不是所有的数据上到数据中心之后可以使用的,在政府行业可能表现的相当明显,数据整合阶段是很重要的工作。有的数据整合之后,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就可以做到数据的变现,针对于各行各业的业务就可以基于它做应用的开发。

  华三也是对外提供大数据的管理平台,那么在我们的大数据平台里面,有大数据的技术平台,基于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我们有大数据的服务平台,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数据管理、数据治理这个功能,最后我们还提供一个基于数据的创新平台,因为刚才我提到大数据还在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大数据的人才也是很紧缺的,如何给大家提供一个环境来适用来探索来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平台。

  华三对互联网各方面的理解,我们认为做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做两化融合在这个领域里面涉及到创新的环节很多,从传感器,从智能化系统,从仿真软件等等都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我们总结了一个叫工匠精神,实际上前段时间有一个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故宫修文物是很神圣的工作也是有相当挑战的工作,想象一下多么难,青铜器坏掉了,如果一张画烂掉了,怎么把它打磨或者是装裱成一个崭新的工艺品,但是在这个片子里面就是传递了一个这些老工匠们年复一年,通过几十年十几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精雕细刻,最终给大家呈现一个完美的工艺品,这就是专注一个工匠精神。昨天很荣幸我在总理的主会场听到他两次提到对国家未来的大数据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整个智能制造的发展我们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各大体系、各大企业能在每一个领域不断的专注来创新,共同推进两化融合。

  那么基于这个理解,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下华三对于工匠精神在一些细微细分领域的创新。第一个我是举了我们跟一个制造业德杭温达的合作,随着他规模的提升,数量增加,系统性能大幅下降,查找一个东西很难,怎么办,我们出一个方案,使用大数据的集群能力,现在他每天机台产生的数据量超过几万,以前系统每秒钟只能出来0.5个,上了大数据集群系统之后每秒钟可以处理12个,所以采集速度整整提升了24倍,部署也比较便捷。现在就可以很好解决了,如果将来机台数进一步增加,我们可以把大数据集群进行横向扩展,提升处理能力。同时我们把规律进行打标签,后续所有的检索,比如说基于P4要分析整体的车间的状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标签快速的进行查找。那么这个工具是在华三杭州的试制厂里面我们的一个应用,大家知道我们做PCB板,华三是生产设备有很多PCB板,上面需要焊接的,焊接是要进回流炉里,生产线上PCB板进入回流炉里面,需要热风马达在高温去吹,让锡均匀的化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焊接效果。但是这个热风马达是振动的,时间长了之后是极容易粉泡的,那么现在也是引进大数据的技术,我们在回流炉里放了传感器,把数据全部提取出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去进行建模,这个创新就是建模。

  把热风马达所有历史数据通过建模我们分析出两个应力点,第一个是预警点,告诉你这个马达到了一定寿命了,需要注意了,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了。那么到了第二的点之后,下面的那个点之后,实际上告诉你这个热风马达你要赶紧换了,如果你不换,后面吹出来的PCB板的焊接会极大的出现次品率,有了这个技术之后我们很好控制了整个生产线上PCB板焊接的质量。其实这个隐患出来之后,靠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只有到了这个产品到了用户现场,长期使用出现了问题才能发现,这个缺陷是靠X光才能看到的。所以有了这个技术之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我们的次品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否则生产的设备基本上就扔掉了。

  这个创新是我们跟海尔工厂的联合项目,大家都知道,工信部有90多个智能制造的试点工厂,其中海尔试点厂是海尔工业4.0的示范厂,我们跟他们在这个厂里面有一个合作,这个空调生产线上装网络设备的时候,实际上是跟我们传统的网络设备的安装是不一样的,它的网络设备都有一个数据中心,有固定大小尺寸的,但是在车间里面不是这个样子,有的时候直接放在柱子上,有可能放在机房旁边的电器柜里,安装环境很不方便,一旦出现问题,安装调试甚至给设备的配置都是很麻烦的,怎么去解决,那么我们就推荐了一种零部署能力的交换机,设备放上去之后不用再调了。另外一个是无状态网络,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在生产线上装了很多智能终端的时候,这个智能终端在工业环境里面换了再换的时候,IP地址是不能变的,这是工业网络的要求,跟我们传统的网络也不一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状态网络的技术,这两个创新实际上看似很小,但是可以大大去改善工厂到生产线上网络的环境。

  最后一个创新是我们也是在华三基地,我们生产车间里的一个创新,以前我们在做工业网络应用开发的时候都是数据的时代,上一个应用加一套传感器,加一套工业网络设备再加一套数据库,随着扩展数据越来越大,数据也打不通,其实有些数据可以共享也没办法做到,我们的工厂里面我们增加了物联侧和应用侧我们增加了一层,实际上这层是叫物联平台层。那么物联平台有几个能力,第一可以把底下的传感器物联终端全部管理起来,现在可以统一管理,以前按应用管,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物联和物联平台我们增加大数据平台的能力,把所有数据全部收到一个大平台里,可以实现数据的整合。这样可以塑造数据的贡献,在大数据的平台可以接很多接口,以后再上线应用的时候基于这个接口就可以开发了,不需要再去做系统。还有一个就是应用管理,每一个应用要驱动前面物联的终端和传感器,通过应用管理下发一些代替软件到物联管理去,这样应用系统和物联系统可以形成很好的数据的交互。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是要起到很大的支撑力度,那么在这点上实际上大家都在谈基于技术网络,我们怎么利用大互联的基础,把所有的物,物与物实现互联,人与人实现互联,人与物实现万物的互联,最后通过大数据的能力进行分类,进行分析,提供决策的依据,当然在这里面也会用到云计算,实际上针对于智能制造工业化的传感器、物联网的安全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我们认为整体的IT技术设施的创新和变革,可以很好去助推国家转型,实现两化融合。

  最后我分享一下华三公司我们在中国的制造业示范的案例,前四个可能都知道,都是中西部试点工程,西飞,海尔,中国南车,我们都跟他们有很好的合作。对于省级的工业4.0的单位,我们有江陵汽车、中联重科、德毫润达等。我们希望通过华三公司我们在工业物联智能制造方面不断的创新,包括大数据创造的创新,希望跟广泛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够深一步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的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最终帮国家进行数字城市、数字制造的转型,谢谢大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