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中国云国家规划浮出水面 三年后目标产值2000亿

2012-05-07 15:34:00作者: 来源:

摘要规划包括“十二五”期间“中国云”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支持体系等内容。权威机构预测,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

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颇受关注的“中国云”产业发展国家级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近期将发布。规划包括“十二五”期间“中国云”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支持体系等内容。权威机构预测,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科技部863计划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以来,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连续召开“中国云”科技专项规划专家论证会,最终于今年3月完成规划的编写。科技部高新司赵玉海司长表示,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创新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编制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由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联合实施。

  科技部的研究报告指出,云计算将成为第四次IT产业革命。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由网格计算、公用计算、软件服务,三个步骤发展演变而来,代表下一代的因特网计算和下一代的数据中心。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全球云计算市场将以28%的复合年增长率迅速扩张。

  据国际权威机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推算,未来三年全球“云计算”领域将有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目前,全球各IT巨头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它们看到的是未来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光明前景。

  科技部人士透露,为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最近,由十余家国内知名企业、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云产业联盟”。科学技术部曹健林副部长强调,中国云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推动云计算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推进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加强中国云产业联盟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加强产、学、研、用、资的结合,促进我国云计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最近批准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云计算示范应用,以真金白银护航云计算的落地之旅。据悉,三部委面向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精心遴选了12个重点项目,支持资金规模高达15亿元。

  具体项目背后,是国家重点扶持云计算产业,培育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的宏伟远景。经过三年努力,发展一批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卫生、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安全可控关键技术和产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培育10家左右在全国范围内用户规模千万以上,年收入超50亿元的云计算龙头企业,使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

  记者了解到,这批项目重点落实在了食品安全、中小企业服务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应用领域。此外根据规定,本次示范项目申报人应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单位,并成功实现市场化运作,商业推广模式清晰,具备可行性方案,建成后系统服务覆盖不少于500家企业或1万个个人用户。

  工信部有关人士透露,“三部委今年对项目的扶持资金将达数千万级,连续三年滚动,其中部分项目补贴金额合计将超过5000万元,三部委还对项目设立了具体的考核指标。”

  业内人士表示,与“国家首批物联网专项基金”相比,这次云计算专项无论是在投资总规模还是项目数量上,都更为集中。中国科学院有关院士指出,广大云计算企业和厂商要有所作为,应该明确定位、融合资源、细化需求、灵活分众、深度服务。他说:“原来我们是先有设备制造商,再有电信运营商,之后再有增值服务商。现在应用为王、内容为王所导致的需求为王,使得我们必须要以提供服务来切入。”

据透露,三大部委的要求突出了主管部门对项目产业化预期的一种要求。其中,华胜天成(10.93,0.00,0.00%)公司自主化云计算产品“中小型企业供应链金融云服务平台”以及由华东电脑(29.94,0.00,0.00%)申报的“华云云计算产品与技术及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均已获批。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云计划”进行申报的“华云云计算产品与技术及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华东电脑为主体,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据项目负责人透露,这也是获批项目中唯一由央企承担的云计算示范项目。

  据悉,该项目以面向政务的食品安全云应用示范为切入点,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云服务,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达产当年可形成20亿元收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