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计算 >

工业云服务平台:促进工业领域的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5-08-14 15:18:28作者:来源:

摘要近年来,各种著作、文章、研究报告都发出共同的声音:工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这个阶段叫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还是‘工业4 0’,它们都指向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即信息技术与工业的制造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指出:“近年来,各种著作、文章、研究报告都发出共同的声音:工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这个阶段叫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还是‘工业4.0’,它们都指向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即信息技术与工业的制造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技术、产业和应用的角度,信息化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小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突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瓶颈?工业云是否能助力中小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经信原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姜贵平。

  发展工业云计算初衷是什么?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我们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工业体系的构建方向。如何从国情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新特点、新优势,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刻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机遇。如何使这种机遇转化为现实,一个关键就是不断地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找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从2010年起,北京市经信委开始指导和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抢占科技先机降低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北京市经信委启动《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孵化出了一批云计算项目,2011年开始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推进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落地,2013年开始推广普及工业云服务,即工业云创新行动。该云服务平台是专门面向工业企业,尤其是对制造型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创新的专业服务平台。它涵盖了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等主要产品创新流程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和服务,基于SaaS模式,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用户提供产品创新的新型生产性服务。

  ►习主席提出坚持和强化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否是一项这种战略定位的体现?其建设是否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工业云聚合的是创新服务能力,整合的是先进制造能力,体现了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共性在行业中提炼,产业在区域聚集,因此服务平台要按业建设内容,按区域推进应用,逐渐形成工业云辐射全国甚至全球的服务能力。

  在工信部、北京市经信委的指导下,在一批北京市领先的信息和先进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已形成了 “1+N+N”的工业云创新服务体系。重点面向产业集聚区、重点行业企业普及推广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工程服务和知识资源等工业云服务,切实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北京工业云服务平台在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服务体系,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被市场认可,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北京市经信委围绕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指导下,推进“工业云创新行动”,应对我国工业企业对共享式的信息化服务需求强烈,大型企业需要充分借助信息化应对规模效应递减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整体优势;中小企业需要加快创新速度,充分发挥出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优势,运用较低成本的信息化手段增强各部门协同和反应速度,共享社会创新知识资源。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普及扩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也为降低信息化成本、促进智能制造一体化、全社会范围内共享创新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纷纷建立起云计算中心,拥有高性能的计算软硬件资源,但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尚不清晰,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国内少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展了有益探索,以互联网服务模式为工业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并成功进行了应用推广。工业云服务平台,正是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当前工业企业内在需求,经过深入调查研讨后,提出的一项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探索性工作。这项工作先行围绕装备制造业开展,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行业扩展。工业云创新行动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未来能够为更多类型的企业创新发展而服务,不仅仅是单一的制造领域,其他更广阔的领域也能够向新型的业态发展做好准备。

  ►理想中的“工业云”是什么样?如何推动工业云产业形成合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哪方面?

  理想的工业云应该是一个能力服务平台,除了软件服务、资源服务还要有大量的能力服务,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可以在工业云上找到所需服务,如设计服务、制造服务,就像今天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商品一样去购买服务,服务的过程、品质可控的。工业云也是一个创新创业平台,你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就可以找到能力服务帮你设计出来、制造出来、量产出来,让创新从精英创新走向草根创新;工业云也是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传统工业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在工业云上动态配置各种资源,借外脑增强创新,借外力打造高效供应链,打造自主品牌。

  工业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联盟,在2013年北京市工业云创新行动中,由北京数码大方牵头,北京市计算中心、北京易动分享科技、北京慧聪国际、北京太尔时代等多家企业参与的北京市工业云创新服务联盟成立,联盟紧紧依托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区域云服务体验中心、组织开展培训交流会议、开展产品3D设计大赛等活动,在顺义、怀柔、昌平、房山等区域进行了应用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工业云注册用户数已超10万。

  北京市工业云服务平台上专业服务和专业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已有各类软件服务超过20种,零部件图库超过2000种,图纸模型、手册标准超过1000个、培训视频超过700个。平台注册会员快速增加,目前工程师账户已超过9万,企业账户超过1万家,并在大量的工业企业得到成功应用,包括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

  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按行业深化服务内容,按区域推进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利用平台资源和创新服务加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工业云创新行动搭建起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的互动平台,整合丰富的创新型设计和生产资源,聚集个人和企业创新成果,推动企业从云端获取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门槛,改变企业的创新模式,激发企业提升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创新的潜能和热情,发挥汇集智慧促进工业领域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二是探索政府工作与市场服务结合的创新工作模式。工业云创新行动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服务力量,依托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这一载体,加强区域内相关软件、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国家标准等领域专业资源整合,开展一系列的工业云应用推广和创新服务活动,可探索出一条政府、工业企业、IT企业、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提高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可持续性,取得更好实效。三是强化区域内各两化融合推进主体的协作关系。工业云创新行动采用开放式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广泛吸收区域内相关政府支撑单位,拥有专业资源的研究院所、第三方平台和IT服务商等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分层次提供面向产业能力的成套服务,从而不断固化和强化各协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合力。

  四是实现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从企业试点引领到产业整体提升转变。工业云创新行动着眼于区域内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整体层面的评估诊断,分阶段、分层次制定产业整体提升计划,采用工业云服务模式,有针对性的提供创新服务,使得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从“企业试点”逐步提升到“产业整体”层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在“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助力中小企业突破阻力?

  中小企业往往从代工生产起步,过高的知识门槛和投入是其实现智能化制造的主要障碍。云端行业知识库的积累和共享可提升中小企业的起点,云端设计服务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低成本构建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云端制造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外部制造资源,减少企业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聚焦核心环节,打造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制造能力。

  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突破阻力,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业智能化方面,要从以下几点助力中小企业:

  第一,结合地方工作实际,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找准着力点。深入调研行业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在整体把握两化融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准制定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着力点。在探索工业云创新行动在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中,从简单需求对接开始,逐步加大与用户实际业务流程的整合深度,持续优化服务方案,让中小企业用户真正感受到工业云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实时化。

  第二,组建产业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我市目前已经成立了以北京数码大方公司和北京市计算中心等工业云建设骨干企业为牵头单位,联合在业内实力强、口碑好、用户应用基础好的一批优秀信息化服务商等一批企业在内的“北京市工业云服务产业联盟”。联盟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公约,形成服务标准,建立联盟成员的准入和淘汰机制,保障用户权益。推动联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障服务质量等技术规范、市场规范的建立健全,保证向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服务。同时北京市经信委也支持北京市通信协会与北京市工业云产业联盟在大兴、海淀、亦庄和顺义等行业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举办多场“工业云”体验式培训会。直接将当地企业用户与工业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对接,明确了需求内容,加快引导企业了解和使用云平台。

  第三,持续完善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工业云体验中心。

  工业云服务平台是一个持续建设完善的过程,在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方面,用户服务容量从2万人次增加到了5万人次,并且根据推广过程中的用户访问量增加平台接入带宽100-300MB,让接入用户能够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按照对象存储结构对现有存储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更具灵活、弹性、动态可调整的特性,更适用于工业云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在应用服务层,一是开发完整的工业软件SaaS应用服务,能提供包括CAD、CAM、CAPP、CAE、PDM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工具和管理软件的云端应用;二是实现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工程服务能力,能为中小企业提供CAE分析、3D打印等工程服务;三是丰富设计、工艺、制造资源,以及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资源,资源种类达到10万种,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0万人。

  北京数码大方公司和北京市计算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全新建设了集工业云体验展示、工程服务、推广培训为一体的工业云体验中心,充分利用体验中心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参观体验和培训交流活动。

  ►信息是信息化的生命,要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支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实现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是否考虑支持国家级的工业协会或与其合作,建立为工业领域服务的大数据资源库?

  是的,目前北京市工业云创新服务联盟已经在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汽车工业协会、仪器仪表、模具等行业协会合作推进行业共性内容的建设工作,聚集在工业云上的软件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服务及其相关交易将逐渐形成工业大数据,将会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样的创新服务模式如何评价?是否适合来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据我们了解,台湾工研院的课题立项50%来源于政府,50%来源于企业需求。其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建立需求和技术的对接窗口,帮助企业获得政府专案支持,另一方面在工研院设立企划推广组,企划推广组对内部技术要有充分地了解,通过联盟把适合企业的技术推广到联盟企业。工研院的技术孵化和转移模式,适合于区域经济,工业云则是互联网平台上的技术孵化、转移和放大的平台,能够惠及遍布全国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在大陆可以探索两种模式互补的方式。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