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话CIO >

延庆永宁学校王虎:郊区学校从无到有的信息化探索之路

2016-07-19 10:29:30作者:李晓利来源:

摘要信息化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北京市的中小学有近60%聚集在郊区。客观地讲,城区与郊区在经济、教育资源和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更加困难,更具挑战。那北京郊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到底如何?在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又做到了什么程度?...

  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大北京来说亦是如此。信息化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北京市的中小学有近60%聚集在郊区。客观地讲,城区与郊区在经济、教育资源和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更加困难,更具挑战。那北京郊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到底如何?在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又做到了什么程度?

  带着这些问题,7月5日,《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了延庆永宁中学信息化处主任王虎,了解这所中学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对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从事多年信息化工作的心得体会。

  数学老师转行  从无到有建信息化

  延庆永宁学校始建于1956年8月,有着六十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是北京延庆区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学。

  今年是王虎在永宁学校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1999年,他来到学校,成为了永宁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后来,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他成为了计算机老师。有着计算机课程教学基础的王虎,在学校的安排下,又成为了信息化部门的一员。

  2001年,永宁学校开始信息化建设。那时,并不是信息化科班出身的他,在遇到计算机的问题时,都是通过探索和学习,凭借经验的积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2006年,王虎参加考试取得网络管理员证书,才算是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正规军。永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王虎见证了永宁学校信息化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2001年,学校只有20台计算机,达不到每人一台电脑。直到2008年,永宁学校在市、区县、学校等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实现了每位任课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同时建立了两间机房供学生使用。

  王虎强调:“多媒体设施于2003年上线,当时,永宁学校被批准为高考考试考点,在市教委的协助下上线了多媒体设备,并在2005年增加到了五套,到2008年年初实现了所有教室都具备多媒体设施。”

  永宁学校在2005年参加了北京市的百所学校“手拉手”活动。永宁学校与人大附中这所京城名校“拉”上了手。几年来两校进行了大量的干部、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和业务往来。2007年3月,在县教委的倡导下,人大附中和永宁学校签订了名校办分校协议,人大附中延庆分校落户永宁学校,并实现实质性办学。王虎介绍说,2012年由于办学需求,周边五所学校合并到永宁学校。自此,新媒体换成了全新的多媒体,并为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建立了四间学生机房。同时,电教部分设施也在逐渐增加,包括摄像机、照相机等,并配备了非编机(非线性视音频编辑机),基本达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水平。

  2011年,由于教育需要,上级部门为学校投入1亿多元,开始建设全新校园,前后建设了综合楼、报告厅、体育馆、学生公寓、老师公寓等硬件设施。

  硬件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永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把硬件建设作为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的配备和校园网建设。王虎说:“学校只有在硬件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软件的投入,而且软件不像硬件那样能摸得着、看得见,软件需求较大,学校经费又短缺,因此出现了 ‘先上硬件,软件后续’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完善办公软件系统,还要搭建老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

  新玩意:上线录播教室

  郊区中小学信息化呈现“底子薄、目标高”等特点。这就需要切实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为加快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实施远程教育和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永宁学校在2015年建立了录播教室,并于2016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王虎说:“随着录像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录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已建成的录播教室通过网络进行集控式管理,具有自动化录制、直播、点播、导播、自动跟踪和自动上传存储等多种功能,基本满足了永宁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等录制任务。

  与传统的需要人工扛着摄像机进行录像对比,用起来,省时、省力、省心是最大的感受。

  王虎介绍:“自从上了录播教室以后,大大降低了人工录像的繁琐程度。传统录像模式一次只能录一次课,还需要人随时盯着录像系统。如果需求大时,人员和设备都供不应求。”

  自从上线录播教室后,只需要一位操作人员,对录制系统服务器进行集控式操作,所有录播教室及录播会议室通过网络实现集控式管理,还可以实现集录播系统控制、导播系统控制于一体等功能。教师定位系统采用图像分析算法,整套系统无需借助其他配件,可以远程控制全自动录播系统所有设备的开关,可以选择自动导播和手动导播,直接切换多路视频通道。录播教室可以实现对正在发言的学生定位并特写功能,当只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动给该学生特写,当有多个学生同时回答问题或无学生起立时,进行学生全景画面拍摄。它可以智能拍摄教室的近、远景等多种景别。

  走向智慧校园

  除了上线新设施之外,平时的设备系统维护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王虎说:“学校信息化是一个很杂的工作,当机器出现问题时,老师一个电话打来,在电话里交代出问题的大致情况,我需要判断出,机器的问题出在哪儿,需要带什么样的工具等,再过去解决,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也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积累出来的经验。”

  系统运维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如今王虎的主要工作是:第一,保证学校网络畅通。如果校园网出现问题,他将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保证学校正常有效运转。有时,出现紧急情况,王虎加班加点,保证网络畅通无阻。第二,保持老师和信息化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为了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有些建议和需求需要听从老师提议和想法,王虎将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师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用王虎的话说:“这是一个闲不下来的部门。”

  当问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时,王虎表示,首先是保证学校信息化实现整体有效管理。第二是实现智能办公,希望教职工能够拥有自己的OA平台等。如今在永宁学校,还没有上线办公系统和学校交流平台,随着学校对信息化的日益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系统将逐渐上线,学校信息化水平会逐步提高。第三是信息化与学科整合。在信息化技术之上,与各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智能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整合的前提是设备要互联互通,让学生在有趣的条件下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做到‘我乐于学’、‘我高兴学’。”王虎解释说。

  郊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为社会输送未来人才的学校,不应徘徊在信息化门口之外。如今中小学建立城郊学校资源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机制,为郊区学校获得更多信息,创造有利条件,使中小学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