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话CIO >

沈文海:应用气象大数据

2015-12-29 16:01:35作者:沈文海来源:

摘要对气象数据的全面规划和治理是无法跨越的基础工作。...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正式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在此前后,社会上的大数据浪潮汹涌澎湃,推动着每一个行业、部门和企业。一些单位和部门急于“抢占大数据制高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机构和项目。气象部门也不例外,以气象大数据为名上项目、搞工程的苗头已经出现。

  如何应用大数据,开展气象大数据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气象大数据如何建设数据中心,如何稳步推进气象大数据战略是气象部门决策和执行必须面对、厘清的问题。

  气象大数据工作的前提

  气象部门是一个整体,其有效运转除需要观测数据外,财务、人事、绩效、资产甚至设备状态信息等数据,都是不可或缺的,应无一遗漏地纳入气象数据的范畴。 

  现有气象数据的梳理

  气象部门内对数据的关注点长期聚焦在气象观测数据,相应的规范标准也多以观测数据为对象,其他类别的数据则所涉甚少,甚至没有涉及。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这些其他类别数据在管理上的各自为政、规格上的无章可循、信息间的彼此隔离、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以及使用上的困难无序和低效。

  不少技术人士将所有气象数据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如:Cimiss)视为气象数据治理的完成,这无疑也是片面的。事实上,如果上述诸如数据定义、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分布、数据操作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气象数据没有经过科学的梳理和配置,所有气象数据在形式上的汇聚便起不到高效管理、有效应用和长期支持业务发展(包括业务变更)的作用。

  气象数据的规划和治理

  对气象数据的全面规划和治理是无法跨越的基础工作。气象数据规划,实质上就是气象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是对气象部门日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等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全面规划。

  通过气象数据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厘清信息需求、建立部门行业的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并据此来继承、整合、优化、改进乃至再造业务流程及业务系统,从而稳步地推进气象大数据战略。

  气象数据规划是整体梳理、谋划和设计,气象数据治理则是具体实施执行。所谓数据治理,就是使气象数据自产生的那一刻开始,经历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操作以及质量和安全保障等生命周期诸多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在一个统一、自洽、协同的规则之中,以使得气象数据这一部门和全社会宝贵资产始终处于正确有效的管理之下。

  贯彻气象数据治理,除先进的理念外,还需要有配套的组织架构、原则、过程和规则,以确保数据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正确的履行。

  数据意识的逐步培育

  提高全部门的数据意识,是开展气象大数据的基础。

  对创新而言,所有的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唯有每一步都追求精确方才可能达到。数据是精准文化的核心,精准靠数据来表述。没有数据意识就没有现代科技,在全气象部门培养数据与精准意识已是当务之急,科学与精确应当成为气象部门的工作信条和文化素养,是实现气象现代化最根本的基础条件。

  必要的人才基础条件

  气象大数据应用的开展,人才条件是决定其成败的要素之一。

  具体地说,实施气象大数据应用,除上述几项基础工作外,在人才队伍方面还需具备以下两个基础条件:(1)建立起对应于大数据管理运营的数据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和专业的数据管理团队,是难以发挥出大数据分析的功效的。(2)建立起一支精干的数据分析团队,并拥有一个灵活适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平台。

  此外,开展气象大数据工作,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算法和数据来源问题。所有大数据应用的数据来源都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替代数据,而由于数据源非针对该应用所采集,该应用所需要的内容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数据源之中,且存在的形态和格式各异:同样是分析舆情,腾讯微信大数据和百度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可能完全不同。面对不同的数据源,需要不同的信息提取算法。合适的数据源和分析算法,是开展气象大数据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气象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和团队。

  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利用他人的数据开展大数据应用,对可能面临的困难,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