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话CIO >

中粮美特郭建飞: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画了一个圆

2012-02-01 18:38:00作者: 来源:

摘要中粮美特信息化实施的宗旨是:以业务需求为圆心,以信息技术为半径画圆,随着企业需求变更优化,结合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效能,协助企业实现管理突破。 ...

中粮美特信息化实施的宗旨是:以业务需求为圆心,以信息技术为半径画圆,随着企业需求变更优化,结合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效能,协助企业实现管理突破。

  提起中粮包装也许人们印象模糊,但是人们对雀巢,百威,蓝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却耳熟能详,其精美的包装使人爱不释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而为其提供包装解决方案的则是杭州中粮美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美特),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其致力于为食品、饮料、啤酒、乳制品、日化等消费品行业提供综合性的包装解决方案,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多年来依据信息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宏伟战略的有力保障,信息化随需应变,特别是2005年全面实施SAP以来,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站稳脚跟。

 


  IT‘包装’企业


  谈起中粮美特信息化,该公司信息总监郭建飞如数家珍,“信息化是促进我们的发展的推动力,而开发适用的软件则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1992年公司成立,在1992年成--1995年期间,尚属国内信息化起步阶段,属于无信息化的信息化时代。1995年,正直电算化应用如火如荼的年代,中粮美特公司根据财务需求,引入了一套财务软件系统,这是该公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涉及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1998年包装行业发展低迷,很多企业都面临零售销售压力,我们公司也一样,在财务回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呆帐死帐时常出现,很难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套自主开发销售管理系统软件应运而生。此系统在人力监控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在下单时考核客户信贷额度,而在发货之前查看应收账款以及预计汇款情况,动态的反映销售状态,严格监控以便有效保证资金回笼和安全销售。通过这一套系统支持,为中粮美特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清理应收账款和销售分析起到了支持与帮助。使业务部门切实地感受到信息化的效果。而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了2001年。随着公司的业务量增大,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的要求逐渐增多。资金和销售的问题通过上述这套管理软件解决了,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问题,即无法与发货,生产和入库成本核算集成。形成了信息孤岛。


  因此,2001年,信息部门提出自行开发物流和成本管理系统。”从2001年至2004年,都是在做物流的开发,形成一些集成的概念,包括进,售,存,成本核算等。从IT规划,技术,采购,销售这些方面也有一些锻炼。该物流软件所关注和涉及的部门也正是当年实施sap将主要涉及的部门。正如管理层期盼的那样,这套自行开发的物流软件起到了试验作用。确切的说,这个阶段应该是探索阶段。所探索的不仅仅是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在管理战略决策方面也在不断探索。2003年至2004年,中粮美特重新做了规划,通过这次规划在公司内部梳理规划理念,统一思想。2005年8月底IT规划正式通过,规划同时进行ERP选型工作。明确IT规划之后,通过谨慎选型最终选择了SAP。并于同年10月全面启动企业SAP项目。此次SAPERP项目的实施,结合印刷及包装行业的特点,梳理清晰了近百个业务流程,为中粮美特奠定了五年乃至长远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经历过‘战略年’,‘流程年’,如今应该称作‘创新年’‘突破年’,“变革与创新是信息化永恒的主题,我自己的感觉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问题。信息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概就是提出一个合理的需求,还有一个问题是需求的挖掘。这是一个做信息化的一个基础。”郭建飞坦言。


  “我们做信息化就是要坚持‘随需而变’的原则,当需求摆在眼前时,这套系统那怕是一套试验品,也要先上起来,给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为将来的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打基础。”他诚恳的说到。正如郭建飞所说,之前的零散系统的实施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概念,虽然费时又费力,但是这也为SAP平台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求决定一切


  在ERP实施最热的时期,中粮美特没有跟风,而是自行开发一些零散的系统满足企业需求。对此,郭建飞解释道:“当时之所以决定先搁置下来,原因有三点,第一,当时公司内部的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不符合实施ERP要求。第二,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达不到ERP实施的基本需求。第三,公司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本身经营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不能贸然实施ERP。而是通过自身开发的这些系统带给企业以及个人的意义非凡:一方面,锻炼这只IT部门的实施队伍,使其更好的融入业务,了解业务。第二,对于其他部门员工来讲,也不失一个提升锻炼的机会。”


  据郭建飞阐述,多年来企业依靠IT支撑在业务拓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众目共睹,当年经过谨慎选择,务实应用搭建起来的SAP信息化平台以及自行开发的诸多应用系统至今为止依然活跃在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并延伸到企业一线各个角落。随着SAP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数据量日渐增大,报表查阅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日渐复杂,繁多,那么建立BI系统就成为企业迫切需求。


  当问及现阶段企业作为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并如何展开应用?郭建飞直言不讳:“目前对于中粮美特而言,BI已成为继ERP之后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应用热点。企业在经历大范围的信息化建立后,以ERP为首的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些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我们企业本身存在的历史数据,无法及时的转换为有效的信息价值,而同时随着市场的竞争需求,企业需求理解本身存在的缺乏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向。因而,企业需求用BI停止系统地剖析和处置,以便应对本身面临的应战。”


  他坦言:“中粮包装是中粮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区域布局和服务网络遍及全国,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化包装集团之一。由于包装在2009年香港上市,全国各地都有新工厂,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原有的SAP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推广。因为由于工厂数量增多,致使监管力度相对薄弱。我们在生产管理项目上下功夫,在事业部内部推行精细化生产,即订单-生产-交付,通过生产一线过程采集数据,对生产状态实施监控。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根据当前需求之外,要不断的进行维护和再建设,查漏补缺,不断的升级。为实现更宏伟的远景目标,中粮集团意识到必需不断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来保障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考虑企业现阶段迫切需要,在坚实的信息化应用基础之上,公司在2010年启动BI项目,经过缜密的选型,最终选择SAPBO的产品,因为BI如同ERP一样是个持续上升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的实施策略就是在原有SAP系统基础之上持续做报表,我们相信量的积累才会有质变的过程。”


  “BI(商业智能)、云计算、Web2.0等先进的技术应用目前受众多企业CIO瞩目,而如今国内企业关于BI的需求也越来越激烈,但从实践应用来看,企业对BI的应用效果褒贬不一,部署成功率不高。如今,中粮美特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并走上正轨,郭建飞强调:“今后的工作多半是进行系统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就如现在正在进行的BI系统一样,面对数据日益增大,如何在这些数据中寻求到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决策层进行决策,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企业在做BI时心存疑虑,如履薄冰。对于中粮美特而言,BI项目启动实施,虽然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企业业务需求也迫切需要,但是还是要犹如过去做ERP项目一样,愈加慎重当心。


  应用BI实现突破


  如今中粮美特实施BI,正如郭建飞所言,是顺势而为,是对现有IT需求的进一步挖掘,是信息化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产物,那么原有的ERP和BI应该如何来交融?它们在企业中的各自的价值又是如何表现的?BI的应用现状如何?在ERP和BI交融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


  对此,郭建飞认为,BI侧重管理,施行过程更为复杂,BI实施要求CIO既懂管理,懂业务,也要懂IT技术,而这种真正的复合型CIO比较少。BI的源头是数据,而ERP系统中有的就是数据。假如可以让BI系统直接运用ERP系统中的数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到目前为止BI与ERP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那么是先ERP,还是先BI?


  郭建飞坦言:“BI需求企业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根底,应该在ERP等根底信息系统完备之后再思索。与此同时,在选择好BI工具产品,还要有完成对本人的信息化有一个整体规划。一般的企业都是先上ERP再上BI,BI是对ERP数据的抽取和清洗,这个过程叫做ETL。将数据抽取过来后,建立不同的维度,形成多维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建模,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将业务逻辑在BI中实现,并在最后模式形成后,将数据加载上去,通过BO等展现工具进行图形化展现,在portal门户上呈现在用户面前。其中所涉及的报表可能有几百个,一般BI上线先做几十个,以后慢慢做,这是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中粮美特而言,搞好BI系统,给企业带来极为可观的效益或者说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带来益处。这个过程中,BI系统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业务驱动,因此BI系统建设始终遵循随‘需’而变,顺势而为的实施原则,只有把握这一原则才能真正的使用好信息化这把双刃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竞争对手展开博弈。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