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美国医药物流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分析

2015-04-22 13:05:26作者:来源:

摘要我国医药流通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扩展规模与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经济效益不高、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重表面轻内在等七大问题,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我国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在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前三强就占全美9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品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占60%以上。目前,美国的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而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这样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规模和流通技术等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在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药品经销企业平均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3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和药品配送,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美国对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表现于ERP在美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ERP的优点是“工作规范、流程顺畅、漏洞减少”,用量化的指标实现科学管理,对药品采购过程、销售过程、财务核算、生产指标、决策分析系统等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ERP系统又扩展了供应链的管理(SCM)功能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了药品生产的流通模式的变革,医药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被有机地连在一起,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药品的销售,全部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的整合,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我国医药业的信息化建设晚于欧美发达国家15-20年,医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处理信息业务,目前中国的连锁药店的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医药流通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扩展规模与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经济效益不高、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重表面轻内在等七大问题,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我国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大缩短这一进程。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一是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二是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从医药行业来看,我国药价的居高不下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成熟度不无关系,医药价格的下调迫切需要医药流通效率的提高,我国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