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医联体: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

2013-04-10 11:11:53作者:来源:

摘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出现了医疗医保联动下的新型医疗联合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医疗医保联动下的新型医疗联合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让人看到了中国新医改前进的方向。...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出现了医疗医保联动下的新型医疗联合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医疗医保联动下的新型医疗联合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让人看到了中国新医改前进的方向。

  因为,在医保按照投保人数总额预付制度驱动下成立的医疗集团,已经不再以病人为中心,不再以疾病治疗预防为中心,而是以投保人的健康管理为中心。医保局全年预付医疗集团总额1亿元,你管理的投保人大病住院人数越少、医疗消费支出越少、诱导消费药品越少、不必需的检查处置越少,医疗集团的红利、医疗集团职工的红利、医保局的红利、投标人的红利就越大。大家抱成一团,成为投保人健康利益和健康责任的共同体。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不再是放在有多少病人需要检查、多少病人需要做手术,而是关心区域内的医疗保险投保人各类疾病的患病率、住院率,以及亚健康人群各类危险因素出现的频率等。

  支付方式改革助力

  医疗联合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化验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推行医联体模式,是三医联动实施总额预付的必然结果。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才能够使医疗资源联动起来。

  根据目前的探索,医联体分为两种:松散型的技术协作联盟和紧密型的医疗服务集团。其中,紧密型医联体,是集团内所有公立医院的人、财、物统筹管理,在区域医疗中心和其他各层次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过去,人们企图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做,往往是动力不足;现在要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来做,使医保、医疗、医药三医上下真正联动起来。

  在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中,要解决人事、编制、财政甚至资本金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分配红色利益问题。需要立项专门研究,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克服构建、发展中的障碍。要努力绕开人事、编制、财政甚至资本金的问题,直接以人力资源价值为依据分配红利。人力资源价值的评定要参考以往的职称评定,尤其要按照区域医疗联合体现状重新设置评价标准。在评定人力资源价值时,既要照顾历史,也要根据实际工作能力,考虑学历学位和学术地位。

  非扩张“势力范围”

  近年来,医联体模式,尤其是公立医院集团化的探索曾广受质疑。医联体的主导者,一般是当地实力雄厚的三甲大医院,例如上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不少医疗界人士指出,大型公立医院应坚持公益性,担负起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治疑难重症的责任,而不是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报告中提出:要控制的是大型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扩张,鼓励探索通过医疗服务联合体等形式,即以医联体形式扩张。

  对此,笔者补充一点意见,以医联体形式扩张是中国公立医院在新时期担负的公益性责任,不参加医联体扩张的公立医院可以改制走高端营利性道路,退出公益性医保定点医院系统。

  公立医院集团将利用租赁、托管和并购等形式,建立与不同级政府间的经济联系。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租赁所属国有资产,将所属医院委托医联体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利用各级财政政府项目经费,以任务委托费形式支付给医联体。医联体是各类医保定点服务单位,按照投保人数量预付健康医疗服务费用。建议医保系统聘请家庭责任医师,监督医联体各级转诊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费用,发挥健康医疗服务守门人的责任。

  “推行医联体模式,是三医联动实施总额预付的必然结果。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才能够使医疗资源联动起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