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政府 >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专家齐聚共谈智慧城市未来

2016-03-21 18:55:04作者:来源: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战略。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城市必然是以智能化发展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战略。3月18日,“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城市、交通、地产、科技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谈智慧城市的未来。
 
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城市必然是以智能化发展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城市。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紧凑、多样、低排、舒适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他说“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出行改变未来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问题首当其冲。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出行?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认为,“紧凑、多样、低排、舒适”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倡导TOD开发模式,提高土地的混合使用。
 
TOD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站城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等亚洲大都市广为盛行。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提升土地价值,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于一体,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TOD为代表的城市开发新模式,在改变了城市居民出行轨迹的同时,正在重组城市的资源结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还首次提出了“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概念,强调以此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以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轻资产为特征的新经济占据国民经济比重已经超过三成,新旧经济力量对比渐趋平衡,新经济的崛起将为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奠定基础。优步这样的分享经济新平台也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地产新方向
 
普涨的地产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土地财政渐趋乏力,这也意味着地产排浪式消费的终结,地产牌局开始重洗。城市化下半场启幕之后,如何满足民众在地产方面的个性化的需求,透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有效供给,目前国内链家、氪空间等已经在尝试。
 
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如果大规模仿效香港、东京,居民沿轨道沿线居住、工作,将对地产转型构成怎样的挑战?增加物业自持比例,对地产转型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不久前万科和深圳地铁宣布战略合作正是往“轨道+物业”方向发展。
 
京投银泰总策划师戴嘉宁在会上认为,中国内地轨道交通未来五年运营里程将增长2.5倍,以轨道为核心的相关物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线城市对轨道交通以来程度更高,轨道物业会更加受到追捧。
 
未来城市的图景到底是怎样,享有“地产思想家”美誉的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也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认为,理想城市未来是可以立起来的行业就是都市农业。可以建一个大厦,30层以上全养牛。10到20楼养鸡,他认为未来理想城市是这样的。北京离理想城市还有距离,从产业上来看,北京屋顶连起来有300平方公里,拿100平方公里全种菜,北京吃菜问题解决一大半。
 
智慧城市的未来
 
“互联网+”战略,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处在三大国家重点战略交点的智慧城市无疑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什么样的城市是“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如何解决城市病?自上而下推动还是自下而上发展?政府、企业、智库,各方的职责和机遇何在?
 
贵阳市副市长刘春成认为,城市智慧的发现、集成和实践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涉及来自不同城市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应用,都不可能在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情景下实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认为,政府应强化自身服务职能,起到平台和触媒的作用。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创造力,构建政府、企业、大众三方加智库的(3+1) 架构,形成合力效应,为各方发展创造机遇。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